——京津冀消協聯合發布羽絨服裝比較試驗報告
3月13日,CCTV-13新聞頻道《每周質量報告》欄目,播出題為“羽絨服的‘絨’去哪了”的節目。節目主要報道了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天津市消費者協會、河北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聯合發布的《羽絨服裝比較試驗報告》。
本次比較試驗的測試樣品由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在實體店及線上電商平台購買,遠東正大檢驗集團有限公司承擔羽絨服裝比較試驗檢驗工作。
購買的80件羽絨服樣品中,從線上購買50件、實體店購買30件。在線上購買的50件樣品,分别購自拼多多、快手、抖音、天貓、京東、唯品會、小紅書、蘇甯易購等購物平台;實體店購買的30件樣品,分别購自西單商場、漢光百貨、花鄉奧萊、燕莎奧萊、崇文門新世界、王府中環、華聯SKP等購物商場,購買單價從138元到12050元不等。
經檢測,在80件樣品中有16件樣品未達到相關标準要求,整體不達标率達20%。其中線下實體店購買了30件,有3件不符合國家标準要求,占比10%。線上購買的50件樣品中,有13件不符合國家标準要求,占比26%。可以明顯看出,實體店銷售的羽絨服質量優于網絡渠道産品。
此外,在16件不合格樣品中,有9件羽絨服樣品涉及多個指标不達标。主要涉及不符合項目有:産品使用說明、含絨量、絨子含量、蓬松度、充絨量、纖維含量等項目。
有的樣品标稱填充物為灰鵝絨,實際填充物卻是化學纖維,并沒有羽絨填充物。有的樣品标稱為含絨量90%白鴨絨,實測值竟為0.7%,絨子含量隻有0.6%。更有個别産品甚至沒有标注制造者的名稱地址、産品名稱、執行的産品标準等内容,也就是“三無”産品。這些羽絨服裝涉嫌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坑害消費者。
疫情期間,因人們在實體店購物不便,傾向于網絡購物,然而此次京津冀三地消協聯合組織的比較試驗結果,再次暴露出網絡上低價銷售的羽絨服産品容易出現纖維含量名不副實、含絨量虛标等問題。當消費者購買到這種産品的時候,很難在穿着過程中獲得足夠的保暖性,在進行産品選購時要警惕價格過于便宜的羽絨服。
遠東正大檢驗集團是中國消費者協會消費維權鑒定技術支持單位,此次接受京津冀三地消協組織聯合委托進行羽絨服裝比較實驗的檢驗工作,秉持專業的态度,從消費者關注與實用的角度出發,依據公正的評價程序對羽絨服裝的特性進行分析、對比,确保消費者更好地享有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為消費者提供科學的産品選購指南。